园林在线5月3日消息:近来,“古建筑”一词被炒的沸沸扬扬,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议,古建筑有着现代建筑不具备的底蕴,也承载着历史的记忆。那么中外古建筑到底有哪些呢?

贵阳甲秀楼——作为明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贵阳甲秀楼在贵阳市城南的南明河上,以河中一块巨石为基而建。始建于明,后楼毁重建,改名“来凤阁”。清代甲秀楼多次重修,并恢复原名。现存建筑是宣统元年(1909年)重建的。楼上下三层,白石为栏,层层收进,由桥面至楼顶高约20米。南明河从楼前流过,汇为涵碧潭。楼侧由石拱“浮玉桥”连接两岸,桥上原有小亭一座叫“涵碧亭”,现已拆除。甲秀楼朱梁碧瓦,四周水光山色,名实相符,堪称甲秀。2006年5月25日,甲秀楼作为明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石阡万寿宫——现存部分为明代建筑,主要用于祭祀
石阡“万寿宫”位于贵州石阡县汤山镇。石阡万寿宫始建于明万历十六年(公元1588年),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改修。现存部分为明代建筑,主要祭祀许真君等神祇,东为过殿正殿,列紫云宫、圣帝宫,两宫有间墙、小院、钟楼、鼓楼,有石梯接通西院楼廊。西院开前山门,有过厅、石铺大院,大院西、北为长廊,楼廊花窗栏杆,下层亮柱走廊,西廊正中突出一间宝顶鳖角、飞檐垂脊,六棱三叠斗拱彩绘的戏楼。

镇远古镇——是一组规模及其宏大的明清宗教建筑群
镇远古镇位于舞阳河畔,四周皆山。河水蜿蜒,以“S”形穿城而过,北岸为旧府城,南岸为旧卫城,远观颇似太极图。两城池皆为明代所建,现尚存部分城墙和城门。城内外古建筑、传统民居、历史码头数量颇多。城东的青龙洞,是一组规模极其宏大的明清宗教建筑群,其间既有佛教寺庙,又有道教宫观和儒家祠庙,三教合一,蔚为壮观。此外,沿舞阳河畔还有天后宫、吴王洞、石屏山、铁溪等旅游景点。

铜仁东山城区——这些建筑依山沿河,设计科学合理,显示了古代建筑规划的高超水平
铜仁东山古城区300余栋古建筑中,均系明、清二朝建筑。据悉,古城民居建筑不仅数量众多,布局合理,且种类齐全,有望楼、宗祠、寺观、古井等。这些建筑群依山沿河,青砖灰瓦,鳞次栉比,前后相连,左右相通,合纵连横,既珠联璧合,又独立成章。房屋、道路、排水系统设计科学合理,显示了古代民居建设规划的高超水平。

平坝天台——史称“黔南第一山”是中国建筑史上一支奇葩
平坝天台位于安顺以东27公里的平坝县天龙镇,史称“黔南第一山”。群山之中,孤峰一蒂,兀起平畴,极为险峻,东、南、西三面为绝壁,唯北面有石阶可登,茂林修竹,古树奇石并有历代名人碑石题刻多处。山巅一寺,称“伍龙寺”,建于明万历18年,历经崇祯、清代及民国多次增修扩建至臻于完善,是一组奇巧壮观的古建筑群。其建筑因形就势,设计独具匠心规模宏伟,造型奇特被古建筑专家们称之为“古寺庙建筑奇迹”,是中国建筑史上一枝奇葩。

安顺文庙——是一座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庄严典雅的古建筑群
安顺文庙始建于明代洪武初年(约公元1368年),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毁于兵燹,天启上年(1624年)重建。后经清康熙七年(1668年)、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道光十七年(1837年)几次增建、修复,臻于完备,现存建筑22处。占地约8000平方米,1982年,贵州省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史载安顺文庙始建于明洪武初年(1368年),后几经修复增建,逐渐完备,成为一处占地约11亩,沿中轴线依次抬升对称分布的,是一座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庄严典雅的古建筑群。

陈家三退——这一古建筑群内的防护设施相当严密,整个古宅群成一个封闭的整体
该建筑群位于宁海桑洲镇麻山片陈家村,当地人称之为“陈家三退”。“退”是宁 海方言,意为一排房子,所以这“陈家三退”也就是一陈氏家族聚居的豪门大宅。陈家三退“地处群山环抱的麻岙自然村,前邻甬临公路,后靠同三高速公路,自然环境优美。这一古建筑群内的防护设施相当严密,各个院落之间均有高墙相连,仅在东西南北各留一个出口,当四门紧闭时,整个古宅群便成一个封闭的整体。

阮朝嗣德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顺化古建筑群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这是越南顺化古建筑群中的阮朝嗣德陵(4月28日摄)。 1802年至1945年间,顺化是越南最后一个封建王朝阮朝的首都,是当时越南的政治、文化和宗教中心。顺化古建筑群主要由皇城、皇陵、天姥寺等组成。199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顺化古建筑群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有容桥——高寨子镇古城村一座大清道光年间修建的古建筑
高寨子镇古城村一座大清道光年间修建的古建筑——有容桥。据史书记载,该桥建于1824年,距今已有近200年历史。有容桥是陕西省宁强县高寨子镇古城村二组境内名叫长沟的小溪流上的一座石拱桥,桥长不过七、八米,桥拱呈半月形,拱圈由24块打磨过的青石砌成,拱圈两端牢牢固结于桥台。一段石墙中有一块突出的土黄色岩石,刻着“有容桥”3个大字。题头小字“大清道光岁次”,落款“甲申冬月立”。字体劲瘦,有宋徽宗瘦金体之风,但字体东倒西歪,缺失重心,或谓非清人真迹。

威尼斯总督府——欧洲中世界最美丽的建筑物之一
威尼斯当时是海上强国,地中海贸易之王。总督府是威尼斯打败尽敌热那亚和土耳其的重大胜利的纪念之物。建于1309年-1424年,是欧洲中世纪最美丽的建筑物之一。总督府的主要成就在南立面和西立面的构图。立面最高约25米,分为二层。第一层券廊,圆柱粗壮有力。最上层的高度约占整个高度的二分之一,除了相距很远的几个窗子之外,全是实墙,墙面用小块的白色和玫瑰色的大理石片贴成斜方格的席纹图集,没有砌筑感,从而消除了重量感。这一处理方式,虽然受到伊斯兰建筑的影响。这个立面构图极富独创性,奇光异影,世界建筑史中几乎没有可以类比的例子。它们好像是盛妆浓饰的,却又天真纯朴,它们好象是端庄凝重的,却又快活轻俏,似乎时时在变化着它的性格。

佛罗伦萨——标志着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史的开始
标志着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史开始的,是佛罗伦萨主教堂的穹顶,主教堂是13世纪末行会从贵族手中夺取了政权后,作为共和政体的纪念碑而建造的。八边形的歌坛,对边宽度是42.2米,预计要用穹顶覆盖。这在当时,技术上十分困难,不仅跨度大,而且墙高超过了五十米,连脚手架的模架都是很艰巨的工程。其设计师,佰鲁乃列斯基,出身于行会工匠,精通机械、铸工是杰出的雕刻家和工艺家,在透视学和数学方面都有过建树,是文艺复兴时代所特有的那种多才多艺的巨人。

卢浮宫——体现了古典主义的各项原则
17世纪六十年代初,宫廷决定重新建卢浮宫的东立面,起初法国建筑师按照古典主义原则作了一些设计,送到意大利征求意见,被几个红极一时的巴洛克建筑师否定了,而意大利建筑师的方案,也没有被宫廷选中。最终法国建筑师说服宫廷,采用了一个典型的古典主义设计方案,它完整地体现了古典主义的各项原则。卢浮宫东廊,四合院原是法国文艺复兴成期的作品,风格属巴洛克式的,其立面有明显的水平向划分,每隔数开间便有一竖向构图,上部有半圆形山花,正中部分特宽,三角形山花上还有方窟窿,装饰很多。东廊长183米,高28米,构图采用横三段纵三段的手法。横向底层结实沉重,中层是虚实相映的柱廊,顶部是水平向厚檐,各部分比例依次2:3:1。纵向实际上分五段,以柱廊为主,但两端及中央采用了凯旋门式的构图,中央部分则上有山花。柱廊采用双柱以增加其刚强感。造型轮廊整齐,庄重雄伟,被称为是理性美的代表,后广为欧洲各国王公所模仿。

凡尔赛宫——法国绝对重要的纪念碑
法国绝对君权最重要的纪念碑是凡尔赛宫(Verssaues),它不仅是君主的宫殿,而且是国家的中心。是当时欧洲最大的王宫,位于巴黎西南凡尔赛城。凡尔赛宫原为法王的猎庄1661年路易十四进行扩建,到路易十五时期才完成,王宫包括宫殿、花园与放射形大道三部分。宫殿南北总长约400米,中央部分供国王与王后起居与工作,南翼为王子、亲王与王妃命妇之用,北翼为王权办公处并有教堂、剧院等等。建筑风格属古典主义。立面为纵,横三段处理,上面点缀有许多装饰与雕像,内部装修极尽奢侈豪华的能事。居中的国王接待厅,即著名的镜廊,长73米,宽10米,上面的角形拱顶高13米,是富有创造性的大厅。厅内侧墙上镶有17面大镜子,与对面的法国式落地窗和从窗户引入的花园景色相映成辉。宫前大花园自1667前起由勒诺特设计建造,面积6.7平方公里,纵轴长3公里。园内道路、树木、水池、亭台、花圃、喷泉等均呈几何形,有它的主轴、次轴、对景等等,并点缀有各色雕像,成为法国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三条放射形大道事实上只有一条是通巴黎的,但在观感上使凡尔赛宫有如是整个巴黎,甚至是整个法国的集中点。凡尔赛宫反映了当时法王意欲以比来象征法国的中央集权与绝对君权的意图。而它们宏大气派在一段时期中很为欧洲王公所羡慕并争相模仿。

巴黎残废军人教堂——古典主义教堂的典型
古典主义教堂的典型,希腊十字平面同大穹顶相结合外貌庄严和谐,中央两层门廊,垂直构图,强垂直体量,造成向上动势内部明亮,装饰有节制穹顶是古罗马万神庙与意大利巴洛克教堂穹顶巧妙结合鼓座处理有巴洛克手法,采用断折檐部,倚又称路易十五式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