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国际室内建筑师与设计师协会颁发的“2012年金指环iC@ward全球设计大奖建筑类银奖”的林间会所。

深圳商报记者 刘 琼
继去年获得“中国建筑传媒奖最佳建筑奖”提名后,深圳设计师陈颖新作“林间会所”再获殊荣。日前,该项目又获得国际室内建筑师与设计师协会颁发的“2012年金指环iC@ward全球设计大奖建筑类银奖”。昨日,设计师陈颖接受了深圳商报记者的专访。
金指环iC@ward全球设计大奖前身为“iC@ward亚太室内设计双年大奖赛”,素有亚太室内建筑设计界“奥斯卡”的美称。尤其在中国,已成为室内建筑师、设计师角逐业内翘楚地位的首选赛事。2008年,该赛事升级为“iC@ward全球设计大奖”,并正式命名为金指环。
展示南方自然乡土元素
此次获奖的林间会所,位于广东惠州永湖城郊乡间田野,实际上是深圳秀城设计创始人兼设计总监陈颖应邀为业主设计的一间私人会所。“与大家惯常所追求的奢华享受的企业会所或者乡间别墅不同,这是一间应业主要求、满足客家人在中秋节祭祖、聚餐的场所。”陈颖说。
躺在大自然怀抱内水平伸展,整个居所“悬浮”于地;流动的水面穿过建筑的架空层流入池塘,调节微气候,站在露天的户外木地板大平台上仰望星空的观者,可以感受到木板缝隙透上来的地气……玻璃滑动门拉开后,还可以在室内外以及廊道之间自由地穿越,忘记空间与时间的界限,仿佛回到了童年游戏的时候……
“对于在中国南方乡下长大的孩子来说,在大大的屋檐底下,流连在廊、院等灰空间之中停留游戏的体验,是美好而值得回忆的。不知不觉地,乡下的历史,就像诗歌一般,慢慢地隐约浮现。”陈颖说,自己心中一直留藏着一份乡土情缘,而业主对于这间私人会所的设计要求,则令其一偿夙愿。“会所业主在附近的村落长大,周围百多亩山地果园被其租用。最初这里是业主一家返乡进行中秋祭祖、采摘果实的聚餐之地,之后便有了建造一座居所供沐浴更衣和短暂休息的想法。”陈颖告诉记者说,业主曾有建造一个四合院的原始想法,后来看了电视上介绍的玻璃房子,又改变主意想盖个玻璃屋。经过其和业主的沟通整合,最后才形成了现在这种融合了东西方设计元素、将乡土自然元素融入会所、表达自然宁静和谐之美的跨界建筑作品。“通过这个作品,我也很想传达这样一个观点:建筑,完全可以成为大自然的配角!”
钢结构建筑“大有可为”
为了能够再现南方农村屋檐底下开放式自由空间的舒服体验,陈颖在设计时大量使用钢材料和玻璃,融合规划、建筑、景观等元素,使得整个建筑通透、自由贯通。
谈到钢建筑话题,陈颖对于钢材这种建筑材料的应用前景非常乐观。“在钢材日益减价、钢材料制作工艺日益成熟的中国,其未来前景可观。林间会所项目在不宜建筑的果园基地内,以钢结构搭建临时建筑的新模式,也有利于减少建筑对环境的破坏。整个项目建造成本仅50万美元,建成当年被估值500万美元,说明钢结构建筑在未来的中国大有可为。”
当然,陈颖也表示整个建筑的完成也有遗憾之处。由于受成本控制的制约,他建议采用的可持续设计方案如雨水收集、生物净化污水、太阳能热水等在实施时仅实现了一小部分。“如果能在太阳能、风能、水处理、空气调节等方面实现更多节能环保措施的话,相信这栋建筑会更完美。”